雾霾天,儿童医院哭声一片 家长:日子总得过下去
2015年1月5日,北京,雾霾橙色预警。
突然的一场雪,让低空的天气看起来好了一点;如果不抬头,似乎能骗过自己:这里的雾霾没有那么重。
提到污染,最让人揪心的就是孩子。今天的儿童医院,哭声轻易盖过了消毒水的味道。
呼吸科的门诊前排起长长的队伍,雾霾给流感高发期蒙上更加恐怖的色彩。
15点,地下一层的餐厅坐满了人。桌上出现最多的食物是方便面。简单又热乎,是多数人的最优选。林先生带儿子来这里连续吃了三天的泡面。问起爸爸的职业,11岁的小宝骄傲地回答:“我爸爸是造飞机的”。
作为一名航空工程师,林先生的家庭收入算是比较高的。扎根北京十余年,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他原本是满足的,但愈演愈烈的雾霾打破了这一切。
“06年我在北京的时候,蓝天白云,经常带着孩子出去玩;孩子越长越大、越来越野,我反而要把他锁在家里”,仅仅几年,林先生想不到变化会这么大,“外国治雾霾,都是几十年的功夫,想想我是真害怕啊”。
尽管有着担忧,身边的朋友也有逃离的,他却坦诚从没考虑过离开北京。“我的老家在日照,原先是个环境多好的地方;现在建钢厂、搞工业,一塌糊涂。到哪儿都躲不过去,不如留在这里,毕竟是首都”。
16点,咨询台前人来人往。窗口贴着通知,“今天的号已满”。和明确的指示对应的,是旁边人工窗口前排队的人。很多家长仍然在问:“今天还能不能加个号”?
吴先生身材魁梧,怀里抱着五个月大的女儿,在椅子上等待着拿检查结果的爱人。他高中毕业就来了北京做物业,兢兢业业工作10几年,成为中层领导。女儿的出生让他惊喜,也让他担忧。
“我老家是石家庄的,在北京工作;以前没重视过什么健康问题,就想着拼命挣钱”,他看看怀里熟睡的女儿,压低声音说:“但孩子出生以后不一样了,我担心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家都喊着逃离北京,可我能去哪儿呢?老家的空气比北京还要差劲。”
女儿几个月大,经常咳得发不出声音来。吴先生说,他能做的就是挣更多的钱,给家里装更好的空气净化器。
17点,住院部的三层一片沉默。这里是呼吸科的病房,无菌病房把很多人的目光隔离在外。已经过了探视时间,不时有家长来到门前,透过狭窄的缝隙往里瞧。我试了很多次,什么也看不见。
病房对面的楼梯口铺着几张硬纸板,三三两两的家长静静地坐着。住院部的孩子们,病情更严重,多是呼吸道和肺部感染问题。“肯定是因为雾霾生病的”,一个家长言之凿凿,“以前我不了解雾霾,这下真是后悔也来不及,早知道……”。
往下的话,他没有说,只是叹了一口气。
18点,呼吸科的门诊前,抱着孩子的人来来往往。抱着孩子奔忙在不同科室前,哪怕年迈的老人,也没有停下歇一歇的。
怀里抱着孙女,刘奶奶在长椅上等待着去拿结果的儿子,一旁是家里的保姆在陪伴。她是吉林人,退休后跟着唯一的儿子在北京生活。
孙女的检查结果还没出来,但彻夜的咳嗽,应该和呼吸道感染脱不了关系。雾霾越来越重,她们一家在商量着到海南买个房子,“孩子们工作忙,我带着孙女过去,孩子太小,不能受这罪”。
19点,输液大厅里仍有近千人。哭声、咳嗽声此起彼伏,这里没有隔离,像嘈杂的候车室。问过去,他们来自北京、廊坊、唐山、石家庄、日照、朔州……
从朔州赶来的这对夫妇,今天刚到北京。他们都在电力系统工作,在当地收入算不错的。“我们做的是火力发电,挣的是烧煤污染的钱”年轻的爸爸说,“眼下孩子得病是呼吸道感染问题,是污染造成的。唉,我总觉得自己在害他。”
朔州刚发了雾霾的黄色预警,那里的坏天气又要持续很久了。
20点,楼梯拐角间。年轻的爸爸在帮孩子举着输液瓶。屋里太热,他们出来喘口气。
孩子不是第一次生病了,自从去年雾霾越来越重,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往医院跑上一遭。“女儿马上念幼儿园了,我现在选学校最看中的就是有没有防霾的设备”,举着输液瓶的爸爸回答,“我们老百姓,不能说走就走;只能是待在哪儿,就尽可能多一些防范措施。”
21点,拿着诊断证明,这对从外地赶来的家长,带着孩子匆匆走进输液大厅。
匆匆而来的,还有他们:
四岁的又又,已经发烧好几天了。连着几天的咳嗽之后,诊断结果是肺炎。问她天空是什么颜色?她说“我不认识天空是什么颜色,太难了,我还没有学到。”
谈及雾霾,又又的爸爸情绪激动。他组织了个家长委员会,众筹给孩子的教室装了空气净化器。“以前听说有学校装了防雾霾的房顶,我还挺反感,小孩子嘛,就是要多锻炼,不能太娇贵”,他看了看身边的孩子,“现在我后悔没早点采取什么措施防范。孩子咳嗽好几天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留下什么病根儿。”
把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包裹得严严实实,每个家长都想把该死的雾霾拦在门外。这一家人选择留在北京的雾霾里,年轻的妈妈还记得APEC蓝,"一代人的健康远远重过工业发展的分量",她相信雾霾能治好。
面对逃离的问题,她很坦诚,北京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无法割舍。
老家在鞍山的爷爷说,自从孙女出生,他就在北京帮忙照看。雾霾越逼越紧,他很庆幸家乡的房子还留着。儿子、儿媳落户北京,工作稳定,也给孩子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条件。“别的我管不了,我就是想把孙女带回老家躲躲霾”。
围绕“孩子在哪儿上学”这个问题,这一家人已经争论过很多次了。把孙女带到外地,可躲到什么时候能回来上学呢?每个大人,都回答不出来。
在门诊室的外面,李先生小心翼翼地给孩子戴上口罩。
他说家里装了两台空气净化器,也备了很多口罩。“空气我管不了,政策我懂得少,但家里能给孩子的,一样都不能落下。”
在这里,没有那么多决绝的逃离。在衡量了金钱、工作、社交等很多因素之后,更多的人仍然留在了这里。
排了很长的队,终于被叫到号。“日子总得过下去”,匆忙中,戴口罩的爸爸留下这样一句。
我在儿童医院采访的同时,北京的家长们都在呼吁为学校安装新风和净化器;也有很多家长自发组织、自行购买净化设备送到学校;北京市教委回应: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已部署试点;北大教授呼吁全国人大成立一个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推动雾霾治理……
“新年刚刚开始,我孩子就咳嗽发烧。尽管这可能由各种原因造成,但很难说与连续的雾霾天没有关系。我希望全国人大尽快成立一个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推动雾霾治理。”1月6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岿接受采访时表示。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雾霾的严重,也推动着问题的解决。
改变,也许正在从每一个人开始……
新闻资讯的相关文章
-
说治不好雾霾提头来见的市长请出来!我们还要等多久?
2014年,时任北京市长王安顺在北京“治雾霾”问题上,曾向国务院签订过 “责任状”,承诺说到 2017年如果北京雾霾还治不好,就“提头来见”,现在离2017年还有短短 10天,他也早已被调走。但这是2...
-
解决用户痛点,怡口前置过滤器新品上市
关于前置过滤器,市场上一直都有它的传说,百度上它的影子常常出现在“装前置过滤器有用吗?”“前置过滤器自动好还是手动好”“前置过滤器冻坏了怎么办?”等等问答题中,今天小怡就从专业角度给大家解答下网上这些...
-
冬季如何防甲醛? 新风系统帮你解决!
警惕!冬季是甲醛挥发的高峰期在东北,冬天室外平均温度零下20摄氏度,现在每个家庭都会用暖气让屋子里暖和起来,但没有人会想到的是,暖气供暖带来了温暖,也带来了健康隐患!冬季门窗紧闭,暖气不断地让屋子里充...
-
若以污染为代价 我宁愿陕西不发展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们需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活着?4月11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在西安公布去年在陕西开展环境保护督察的情况,虽然陕西做了很多工作和成绩,但披露的内容让人触目惊心,让3700万陕西...
-
你最爱的那道菜,养殖户自己却不吃
进入冬月的天气越发的冷了,在办公室操劳一天的你终于等到了下班时间,虽然看起来一脸疲惫,但想到和朋友约好的鱼头火锅,饥肠辘辘的你连身体都暖了起来。然而这道你最爱吃的菜,却有可能带着毒。根据《新京报》的实...
-
雾霾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你的认识远远不够!
自2013年冬起,雾霾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国。当雾霾侵入我们的视野,各种雾霾照片也开始侵占我们的朋友圈,人们纷纷拍下雾霾照片,开始秀自己周围RU“仙境”的“自然风光”。然而我们对这种异常天气现象认识足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