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外国人因担心空气污染不再向往赴华工作
资料图片:北京雾霾天气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德媒称,从前到中国工作几个月或者几年,是很多外国人极其向往的事情。现在却出现逆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德国雇主难以为其中国分公司的空缺岗位聘请到优秀人才。“罪魁祸首”是中国的空气污染和飙升的物价。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4月6日报道称,去年年底,罗宾·尼特哈默撤离中国。他和他的家人离开了成都重返德国。告别中国并非是他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他也不是因为怨恨中国才选择离开。而且恰恰相反。他说:“是因为考虑到德国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医疗条件才作出的决定。”
报道称,现年43岁的尼特哈默曾经在成都一家大型德国达克斯上市公司担任经理3年,此外还在欧洲商会中国代表处工作过。总的来说,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在个人生活方面,他都很享受在中国的生活。打从16年前在中国实习时起,他就迷上了这个国家。尽管如此,他这次还是拒绝了北京一家新雇主的聘用。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原因是严重的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他说:“对我来说原因很清楚:为了1岁的幼儿和8岁的儿子,我不想继续留在中国,至少不愿留在北京或者成都。”
报道称,不仅私企越来越难以聘请到愿意前来中国工作一段时间的员工,而且公共服务行业也越来越多地面临这一难题。几年前,在中国担任德语老师是一项绝对具有吸引力的空缺,如今情况却完全相反。德国国外学校教育司上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迈悦玲(Gundula Meyer-Oehring)负责为中国的学校安排德语教师。她说:“现在我们正好在重庆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从事专业咨询的空缺。但是要找到对这个岗位感兴趣者,非常、非常困难。”“如果有人在网上搜索有关中国以及重庆的情况介绍,但所看到的内容并不能激励人们马上就说:哇,我现在就想去。对这种情况我也完全能够理解。”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其中一个原因是私企派往中国的员工薪水明显减少,而中国的生活费用却大幅提高。在上海一家猎头公司工作的挪威人贝特伊森说:“钱也是一个原因。如果在上海一家舒适一点的餐馆吃饭,价格几乎和欧洲没差别。”“这里的物价和挪威相比不相上下。在这里生活很费钱,无论如何不是一个低消费的国家。”
报道称,物价上涨,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下降,使得在外企中很多担任较高职位的是中国人而非外国人。因此前往中国的出差次数也随之增加。尼特哈默也想通过这条途径保持与中国的联系。他说:“我仍然认为中国很神奇很有魅力。所以我希望今后还能常去中国。”
新闻资讯的相关文章
-
水质检测部门几项实验 揭穿净水器推销背后骗局
家中的自来水经电解器“检测”后,变得浑浊不堪,并有脏兮兮的絮状漂浮物,而纯净水电解后却安然无恙。“长期喝这样的自来水,人能不生病吗?”在净水器推销人员的“忽悠”下,很多消费者掏钱购买净水器,并且这种骗...
-
为什么中国的自来水不能直接喝
为什么发达国家的自来水可以直接喝,中国的却不行?表面上看,这是因为中国从源头到管道每一处都是肮脏的。但实际上,这是因为中国水务行业的致命缺陷。在美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主人公接一杯自来水,不经任何处理...
-
空气净化器市场普及率仅2% 贝昂率先垂范创新“标准”净化市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5日讯 (记者苏兰)天气渐冷,在频繁的雾霾困扰中,各类号称有空气净化能力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更是成为除霾市场上的明星产品。HEPA过滤、静电吸...
-
净水器被写进9年制义务教材,健康普及从娃娃抓起!
当我们还在质疑净水器有没有用时,净水知识已经走进了下一代的教科书,9年级的《生态文明教育》下册已经将净水器纳入科普内容。 &nbs...
-
优口净水与中北大学再次携手,共筑健康防线!
优口进驻中北大学的第5个年头中北大学(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山西省1...
-
这些与水相关的伪科学 为什么会在教科书里?
前言这是一篇2017年8月份我写的文章,时至今日,酸碱体质的说法已经破产。可是,还有不少类似“酸碱体质”、“弱碱性水”的伪科学和噱头还在误导消费者,更可怕的是,还登上了教材,正在误导我们祖国的未来--...
